新一轮降雪,这场暴雪对比北京到底有多“稀罕”
#这场北京暴雪到底有多“稀罕”#12月13日起,北京迎来新一轮降雪。雪花在不停地飘落。截至今天11时,北京大部分地区积雪深度5-10厘米。在路边,人们用厚厚的积雪堆出各种各样的雪人。这场降雪还是北方经典的“干雪”。与南方的“湿雪”相比,粘度较低,不易成团。南方的“湿雪”因为粘度大,更容易成团堆雪人。
从13号开始,北京的降雪已经持续了一天一夜,现在还在持续。预计下午降雪量会增加。记者发现,此次降雪具有明显的“干雪”特征:积雪松散,不易成球,只有用力抓才能握成球。哪怕雪抱成一团,一落地就散了。同样,落在屋顶上的雪虽然很厚,但用手轻轻一扫就会散去。
记者了解到,雪可分为“干雪”和“湿雪”。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南北方的降雪有所不同。新疆、东北等北方大部分地区是“干雪”。雪只含有冰晶和空气,粘度比较低,很容易被风吹走,不会在屋顶或衣服上留下水痕。南方多为“湿雪”,雪中含水量高。一般很多雪花粘在一起,容易形成雪片,更容易粘在物体表面,不容易被风吹走,在地面和衣服上留下水痕。
为什么会有“干雪”和“湿雪”的区别“干雪”和“湿雪”是由降雪时的气温决定的。根据陈涛的说法,雪花是由冰晶组成的,从天而降。如果气体层的温度始终在0℃以下,它们就可以像雪花一样落到地面上,成为“干雪”。有时,天空中的温度在0℃以下,但接近地面时,却遇到略高于0℃的空气层。落下后,雪还没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上,成了半融化状态的“湿雪”。
北方虽然“干雪”多,但不代表不会下“湿雪”。寒潮遇到暖湿气流和温带气旋,雪中的水分会增加,北方也会下“湿雪”。
正是因为“干雪”和“湿雪”的不同,同样的降水(降雪)在南北方会有不同的积雪深度。陈涛解释说,我们应该首先理解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这两个概念。降水量是指12小时或24小时内收集的雪用标准容器变成水后,气象观测者测得的以毫米为单位的数值。雪的深度就是我们看到的雪的厚度,是雪的表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,同样以毫米为单位。
通常1毫米降雪能积多少雪,与地面温度、雪中含水量等因素有关。陈涛介绍,如果地面温度高,雪落到地面马上融化,不会形成雪;地面温度低的时候,雪中含水量高的话,雪会比较薄,含水量低的话,雪会比较深。资料显示,当降水量为1毫米时,北方会出现8-10毫米厚的积雪,南方会出现6-8毫米厚的积雪,主要是因为北方积雪的含水量低于南方。
据气象部门监测,截至今天11时,北京平均降水量为4.8毫米,经过前几天的降雪,大部分地区积雪深度为5-10厘米。今天下午会有中到大雪,北京的积雪会变厚。预计夜间降雪会减弱。目前,北京正处于暴雪橙色预警、道路结冰黄色预警、寒潮蓝色预警中。雪后路面湿滑,有冰雪,气温低。外出注意交通安全和防寒保暖。